以精耕细作培育网文精品
平均每分钟超10万字,精耕精品这是细作当前我国2400万网文作者的创作速度;另一边,短视频以每分钟9万条的培育速率冲刷屏幕。短视频的网文兴起分流了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读者,如何应对挑战?这在中国作协举办的精耕精品“文学e路同行——欢迎网络作家回家”主题活动周上成为热议话题。
一个共识是细作:新技术浪潮下,网络文学主流化、培育精品化不是网文选择题,而是精耕精品必答题。从“以量制胜”主动转向“以质破圈”,细作网络文学创作方能站稳脚跟,培育进而涌现持久向上的网文能量。正如中国作协主席、精耕精品党组书记张宏森在活动现场所说,细作“内心要有一道闸门,培育时刻保持住好的流速、好的浪花、好的声响,保持住心中的刻度,保持住对写作的敬畏和尊严”。
提升品质,打造跨越时间的生命力。网络文学已经走到靠品质取胜的阶段。短剧、AI等新业态的冲击,实则为网文升级提供了契机。同质化、套路化的“水作”,只能滋生出悬浮无力的“速生林”。以精耕细作培育精品,网络文学的森林才能郁郁葱葱。
经典作品经得起时间淘洗,因其凝聚着跨越代际的精神共鸣。曹雪芹“披阅十载,增删五次”,让《红楼梦》成为文学经典。今天的网文作者或许难有这般“奢侈”,但精品化的逻辑始终相通。事实证明,流量易逝,只有优质内容才能穿透时间壁垒。这需要创作者一方面锤炼作品的文学性、思想性、艺术性,以网文精品对抗速朽;另一方面警惕被市场的“风向”吹跑,在创作上本末倒置。
多元创新,拓宽主流化表达空间。精品化绝非曲高和寡,而是以创新满足多元需求。《陶三圆的春夏秋冬》聚焦乡村全面振兴,书写三代村民的脱贫致富故事;《我们生活在南京》通过时空对话传递人性温度,展现科幻文学的现实关怀。这些作品既赢得市场认可,又彰显时代精神,证明网络文学可以在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找到平衡。
面对AI技术的冲击,网络文学需明确技术为笔锋,而非代笔之手。部分平台引入AI辅助世界观设定,释放创作者的叙事能力;晋江文学城发布AI辅助写作的规范和判定,中国作家网给出“与AI创作撞文”的退稿说明书……业界一边探索AI写作边界,一边捍卫原创价值。技术浪潮下,创作者更应保持定力,用AI“磨刀”而非“代工”。
网络文学以蓬勃向上的创作面貌、瑰丽迷人的海量作品,构成了互联网时代中国文学的新景观。蓬勃生长的过程,还需要深度扶持和积极引导。近年来,中国作协从教育培训、网文出海等方面助推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,各平台逐步转向挖掘作品的长期价值和潜力,探索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行业生态,激励创作者远离“注水”,潜心雕琢。
文学的河流永远向前。网络文学一直在浪潮中雕刻自己的航标,在进化中寻找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。当技术、平台与创作者形成合力,网络文学里的中国故事,必将更生动鲜活。
- [2025-05-13 18:05] 北京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扎实做好清明节前督导检查
- [2025-05-13 17:43] 郑茜:我们要建一座什么样的民族博物馆
- [2025-05-13 17:24] 首批17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亮相
- [2025-05-13 17:21] 互动中触摸文化密码 体验“江湖共振”
- [2025-05-13 17:20] 重庆:允许销售未在境内上市的医用口罩
- [2025-05-13 17:16] 郑茜:我们要建一座什么样的民族博物馆
- [2025-05-13 17:04] 赏文物看大展 春日踏青文博游火热
- [2025-05-13 16:57] 赏文物看大展 春日踏青文博游火热
- [2025-05-13 16:56] 吉林:允许紧急进口未在国内注册医疗器械
- [2025-05-13 16:53] 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举办
- [2025-05-13 16:44]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(外国游客感受“中国之美”)
- [2025-05-13 16:32] 到北京平谷感受“全龄层沉浸式桃花元宇宙”
- [2025-05-13 16:29] 辽宁沈阳:开展线上消费维权法律培训
- [2025-05-13 16:27] 人社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网络主播等19个新职业
- [2025-05-13 16:05] 安徽省果树产业效益创历史新高
- [2025-05-13 15:57] 从古寺庙到窑台遗韵见证黑窑厂的悠悠文脉
- [2025-05-13 15:56] “疫”案说法|传染病防治法的这些规定请了解
- [2025-05-13 15:27] 人社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网络主播等19个新职业
- [2025-05-13 15:26] 【文化中国行·一线讲述】那些被文学照亮的村落
- [2025-05-13 15:22] 全国公安机关已侦办网络谣言类案件4800余起 关停违法违规账号3.4万个